[這篇文章是之前西野先生在ONLINE SALON「西野亮廣娛樂研究所」投稿的內容]
【2018年6月13日的投稿】
『煙囪小鎮的普佩』的最終目標是深受大家愛重幾十年的音樂劇。
我想要做專用的劇場。
(*順便一提今天我在寫音樂劇的劇本)
我去看常規音樂劇或流行音樂劇,基本上都很好看(不過,那個水平的話我會贏),每次我感到在意的地方和改善點在這裡做紀錄。
《我在意的地方》
在很多出演者的音樂劇(或戲劇)常看到大家一起合唱的場景或大家一起大喊的場景。
那個,第一次看的話,因為聲音回響太大,所以都聽不太清楚。
但是,我覺得演者或工作人員和看過幾次這個戲劇的觀眾應該都聽得很清楚。
這原因是『自己補充情報』。
以畫圖為工作的人來說,這點很清楚,眼睛看得到的東西並不是全部。耳朵聽得到的東西也不是全部。
我們會用自己裡面的情報而補充完成視覺畫面和音樂。
例如說,雞的叫聲。
日本人能聽到「kokekokko-」,另一方美國人能聽到「cock-a-doole-do」。
對我來說,雞絕對不叫「doole」(只叫「ko」和「ke」,或「ku」),但是雞的叫聲輸入到「cock-a-doole-do」的美國人只能聽到「cock-a-doole-do」。
如上,我們人類只把聲音抓到很模糊,用自己頭腦裡的以情報補充(或者讓聲音連結到情報)。
啊。跟我同年代的人的話應該能理解,現在可能不能相信我們當初無法聽懂Mr.Children的『無名之詩』或Southern All Stars的『愛的言靈』的歌詞。
(一個音裡有2個以上的詞的話,我們無法反應)
這是有人聽懂有人聽不懂戲劇的全出演者一起合唱時的歌詞或出演者一起大喊的台詞的理由。
(我是斷言的男人!)
只是,
的確有大家一起唱歌,或大家一起大喊場景的興奮感,對能聽懂的人來說,那個時候感到非常舒服。
我想使用那個技術。
《那麼怎麼辦?》
這個很簡單, 在情節的開端時讓“一個出演者”說在後半場大家一起合唱的歌詞(台詞),要把歌詞記憶在第一次來看的觀眾腦袋裡。
在音樂劇『煙囪小鎮的普佩』的最後場面,有大家一起合唱(一起說台詞)的場面,其實這個台詞在前半場分散出現。
為了把在戲劇最高潮的場面觀眾自己補充用的情報提前輸入觀眾的大腦裡。
邊想以上內容邊觀賞音樂劇『煙囪小鎮的普佩』的話,可能在心裡默默的笑「喔,西野在這裡鋪梗」。
反正我目標是百老匯戲院。
以下為西野先生的ONLINE SALON「西野亮廣娛樂研究所」的入會網頁